北村是朝鲜时期建造的上流层居住区,直到1920年代并没有显著的变化。但是到了1930年代,首尔的行政界线不断扩大,城市结构也渐渐趋于近代化。 住宅经营公司购买北村的大型用地和林野,集中建设了中小型韩屋。现在的韩屋密集地嘉会洞11 番地 、31和33番地 、三清洞35番地和桂洞135番地等韩屋居住地都是在这时期形成的。在厅堂装上玻璃门、屋檐下挂上铁皮遮阳等,利用新材料建造的北村韩屋,不仅保护、维持传统韩屋固有的外观和色彩,而且与近代城市的新变化相融,发展成为了一个新型的城市住宅类型。 ![]() ![]() 过去,北村里沿着从北侧山脊线向南延伸的丘陵地,流淌着几条河流。这些往南北方向流淌的河流,属于首尔的主要供水源之一。从灰谷、孟岘谷、济生院谷、苑谷等过去的地名上可以看出,以河流与河流之间的分水线为界线,形成了长而狭窄的村落。 其东边的两条小河周边有花洞、安国洞及松岘洞。从嘉会洞流经云岘宫前的嘉会洞河流,也曾是水量比较丰富的河川。
在北村的韩屋之间,像毛细血管一样,纵横交错的小巷路,是蕴含着韩屋“日常情趣”的生活空间。韩屋的生活不仅发生在墙内,而且在墙外小巷中也延绵不息。小巷是晾晒衣服、晾晒粮食或辣椒、孩子们尽情玩耍的地方,又是与街坊相邻谈论家常,村里老人们相互问寒问暖的充满闲趣的空间。另外,对访问韩屋村的人而言,又是一个可与首尔市民共同分享的城市景观。小规模的韩屋群聚而形成的小巷风景拥有的魅力,作为首尔代表性的历史景观,具有一定的价值。
看到刻有朝鲜时期“火器督监址”和“成三问先生故居”的两座大理石碑文后,进入小巷,这里就是花洞小巷路的起点。如行云流水,又如纵横交错的迷宫般的小巷路,时而窄得两人勉强擦肩而过,时而宽得可以车马并行。由于车辆无法进入,在这条街只有行人才算是主人,也是罕见的风景。从小巷路、倾斜的台阶上放置的质朴的一两座花盆,可感受到北村小巷路的情趣。 |